冠心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疼痛三两三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特效
TUhjnbcbe - 2020/12/3 11:3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228/4582724.html

三两三是流传民间的中药秘方,还有三两三钱三,前者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药组成,后者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药物,共5味药组成。相传出自河北名医宋向元,也有出自湖南铃医袁国华之说。近代诸多医家变化应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如周平安教授应用三两三治疗顽固性热病。宋效芝化裁头风三两三治疗头风头痛,房定亚应用三两三治疗疑难杂症。张炳厚老师擅用疼痛三两三化裁治疗诸种疼痛,取得良好效果。冠心病心绞痛证属中医胸痹心痛,心脉瘀阻是其直接病机;疼痛三两三以当归、川芎、鸡血藤、三七组方,为活血逐瘀的经典组方。我从师学习,应用疼痛三两三类方治疗多种类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简介如下。

(一)类方简介

1.疼痛三两三

主治:心脉瘀阻型心绞痛

主症:胸痛胸憋,固定不移,舌暗有瘀,脉弦。

组成:当归、川芎、鸡血藤、三七。

方解:疼痛三两三以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鸡血藤养血通络,三七祛瘀活血止痛,为活血止痛的经典组方。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气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可有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以血瘀、痰瘀交阻为主。其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我们以疼痛三两三类方治疗各种中医证型心绞痛,均以疼痛三两三全方为君药,重在活血化瘀,急治其标;以行气、益气、养阴、化痰、清热药物为辅药;可加水蛭、土元、地龙为佐使,行经通络.

2.行气活血三两三

主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

主症:生气后胸痛或憋闷,固定不移,舌暗有瘀斑,脉弦。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加疼痛三两三原方。

方解:方中以四逆散为主行气解郁,疼痛三两三原方活血通脉。多适用于自发性心绞痛

3.益气活血三两三

主治:气虚血瘀型心绞痛。

主症:劳累后胸痛或憋闷,休息可以改善,伴乏力自汗、心怪气短,舌暗有瘀斑,脉弦细或细弱。

组成:*芪、*参、甘草,加疼痛三两三原方,血瘀重者加水蛭、土元。

方解:气虚不运,血脉不畅,而致心脉瘀阻,劳则伤气,诱发胸痛。方中重用*芪、*参、甘草益气扶正,疼痛三两三原方活血通脉、水蛭、土元两味药物,活血逐瘀而不伤正气。多适用于初发劳力心绞痛。

4.益气养阴三两三

主治:气阴两虚、.心脉磁阻型心绞痛。

主症:劳力后胸痛或憋闷,休息后好转,伴乏力口干、自汗盗汗、心悸气短,舌暗红有瘀斑,脉弦细。

组成:*芪、*参、玄参、丹参、延胡索,加疼痛三两三原方,经年日久者加水蛭、土元、地龙。

方解:*芪、*参益气扶正,玄参、丹参育阴养血,疼痛三两三原方活血通脉,经年日久者加水蛭、土元两味药物,活血逐瘀而不伤正气,地龙行经通络。适用于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5.化痰逐瘀三两三

主治:痰疲交阻型心绞痛。

主症:胸中闷痛或窒闷,固定不移,体胖多痰,舌暗有瘀,舌苔厚腻,脉弦而滑。

组成:瓜蒌、半夏、薤白、陈皮、茯苓,加疼痛三两兰原方,加水蛭、土元、地龙。

方解:本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疼痛三两三方为基本方,加陈皮、茯苓理气化瘀、行气活血,加水蛭、土元、地龙活血逐瘀、通络止痛。适用手各种类型心绞痛属于痰瘀交阻型患者。

6.清化逐瘀三两三

主治:痰热内阻、血瘀心脉型心绞痛。

主症:胸中闷痛或窒闷,固定不移,体胖多痰,舌红有瘀,舌苔*腻,脉弦滑数。

组成:瓜蒌、半夏、*连、*芩、竹茹,加疼痛三两三原方,加水蛭、土元、地龙。

方解:本方以小陷胸汤合疼痛三两三方为基本方,加*芩、竹茹清化热痰,水蛭、土元、地龙活血逐瘀、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类型心绞痛属痰热内阻、血瘀心脉型患者。

7.益气养阴、化痰逐瘀三两三

主治:气阴两虚、痰瘀交阻型心绞痛。

主症:劳力后胸痛或憋闷,休息后好转,伴乏力口干、自汗盗汗、心悸气短,体胖多痰、舌暗红有瘀斑,舌苔厚腻,脉弦细。

组成:*芪、*参、玄参、延胡索、瓜萎、半夏、薤白,加疼痛三两三原方,经年日久者加水蛭、土元、地龙。

方解:方中*芪、*参益气扶正,玄参养阴软坚,延胡索行气止痛,瓜蒌、半夏、薤白化痰,疼痛三两三活血化瘀,水蛭、土元活血逐瘀,地龙行经通络。

(二)病案举例

赵某,男性,52岁。年以月初诊。患者近两月来工作劳累,常于活动量较大时发作胸骨后疼痛,休息数分钟可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20年。在外院诊断为劳力性心绞痛,经服用消心痛、倍他乐克、阿司匹林等药物,反复调整用药剂量,症状有所好转。但近期仍常于回家上4层楼时发作胸痛,需要休息10分钟缓解。因拒绝介入治疗,医院就诊。症见劳累时胸痛,乏力气短,舌暗苔白,脉弦而细。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方用益气活血三两三,*芪、*参、甘草、当归、川芎、鸡血藤各30g,三七、水蛭、土元各3g,每日1剂。7剂后患者述胸痛发作减少,仅于快速上搂时有胸痛发作,继服21剂后胸痛未发作,随访半年亦无胸痛发作。

按:本患者为较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既往高血压、吸烟、工作劳累,耗伤正气,气虚不能运血,而致血瘀脉络,心脉不畅;近期工作强度加大,耗伤心气,故因劳而发胸痛、休息可缓解,平时乏力气短,且胸痛固定于胸骨后,舌暗脉弦,证属气虚血瘀。患者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合方以疼痛三两三为君,急治其标、*芪、*参、甘草补气为辅,水蛭、土元活血祛瘀辅佐三两三活血之功效,取得良好疗效。

魏某,男性,75岁。年10月就诊。患者冠心病病史5年,5年前因非ST抬高心肌梗死在外院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展加支架治疗,近3个月心绞痛频繁发作,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弥漫性病变,无法介入及手术治疗,经多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仍有心绞痛发作,每于解大便时即有心绞痛发作,需含服硝酸甘油,室内活动亦受限制。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史,现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尚可。症见胸痛胸闷时作,活动及安静时均有发作,夜间亦有发作,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头晕头重、舌质暗红、舌苔*腻、脉细弦滑。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交阻。治以益气养阴,化痰逐瘀,通络止痛。方用益气养阴、化痰逐瘀三两三,药用*芪、*参、玄参、瓜萎、当归、川芎、鸡血藤各30g,半夏、*芩、延胡索各10g,三七、水蛭、土元各3g,地龙6g;每日1剂。服药14剂后胸痛发作明显减少,解大便时无心绞痛发作,再服14剂,患者心绞痛基本控制,两周内仅有1次发作,生活可以自理。

按:本例患者属恶化劳力加自发性心绞痛。患者患病日久,久病入络,一方面耗气伤阴,一方面气虚不运,血瘀痰阻,阻于心脉。症以发作性胸痛,痛有定处、入夜亦作,伴头重苔腻、当以血瘀为主,兼有痰热;其乏力气短、口干口渴为气阴不足之候。方中疼痛三两三活血化瘀,共为君药;*芪、*参补中益气,配玄参育阴软坚,共奏益气养阴之功;瓜蒌、半夏、*芩理气宽胸、清热化痰;水蛭、土元活血逐瘀,皆为辅药;水蛭、土元活血逐瘀为佐,延胡索行气止痛、地龙通络止痛共为使药。全方益气养阴,化痰逐瘀,瘀血得祛,痰独得消,心络得通,故获临床佳效。

(三)体会

《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去:“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胸痛的直接病机即为心脉不通,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现代中医临床研究显示,心绞痛本虚以气虚为主,可兼有阴血不足,重证可有阳虚;标实以血瘀最多,兼有痰浊、气滞、寒凝。

心绞痛不稳定期频繁发作时中药治疗应紧紧抓住血瘀这一主要矛盾,采用类方形式,以疼痛三两三为主,急则治其标,活血逐瘀。我们组方时重用疼痛三两三合方为君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同时根据本虚的不同及兼夹病机,选用益气、养阴、化痰、行气之药为辅;冠心病经年日久,久病入络,病势凶顽而又虚实相杂,我们根据唐容川《血证论》“非寻常行血之品所能治也,故用诸虫啮血之物,以消蚀干血”之说,选用土元、水蛭破血逐瘀。《本草经百种录》亦谓水蛭“性迟缓善入,迟缓则新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长沙药解》谓土元“善化瘀血,最补损伤”。两药虽有破血攻坚之效,却无破气伤正之虞。延胡索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地龙通经活血,化痰通络,常作引经报使之药。

以疼痛三两三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临证抓住血瘀证这一直接病机,应用疼痛三两三作为君药,药尽其用,同时执简驭繁,灵活加减而不失其主,形成独特的临床治疗经验。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神医怪杰张炳厚》,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0/12/3 11:34:00

冠心病心绞痛之病因主要为寒凝心脉,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痰浊阻络。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肾)气(阳)不足;标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

中医学并无冠心病心绞痛这个病名。历代文献有类似的记载,如“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痛”、“久心痛”、“卒心痛”等与冠心病心绞痛描述相一致。专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之病因主要为寒凝心脉,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痰浊阻络。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肾)气(阳)不足;标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无本虚心(肾)气(阳)之不足,自无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病理产物。故治疗以固本治标为主。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以经验方养心汤加减,疗效良好,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丹参2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以*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丹参、川芎、延胡索以活血通络;郁金为气中血药,可调和气血,更加枳壳以调气,地龙以化痰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该组方能降低血黏度,扩张冠状动静脉大小血管,稳定血管斑块,减低心脏负荷,改善血管的弹性及血管内皮的状态,改善冠状动静脉及周身血管的功能等作用。单味中药如地龙,其主成分蚓激酶能通过激活纤溶酶直接溶解纤维蛋白,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黏度,溶解血栓,缓解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因此辨证使用以上中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和患者血液、血管的状况,可以提高疗效。


  加减:心阳虚衰者加薤白30克,桂枝10克;气滞者加檀香10克(或沉香5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血瘀甚者加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肾阳虚者加桂枝10克,附子10克,淫羊藿10克;痰浊者加半夏10克,瓜蒌20克,石菖蒲20克。


  使用注意:以上方药剂量并非固定用量,应随其气血阴阳之多少酌情加减。如气血无明显虚者可减少补气药用量,无明显血瘀者可减少活血药用量等。


  典型病例


  于某,男,75岁,年5月3日就诊。


  患者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已半年有余,发作时伴有胸闷,气短,左后背部不适,经休息或服药后好转,每次发作5~10分钟不等。近10余天来症状呈加重趋势,发作较前频繁,且缓解时间较长,动则尤甚。纳尚可,但不敢多食,多食易诱发心绞痛,寐欠佳,二便尚可。舌淡暗,苔白,脉弱稍弦。查患者面白少华,精神欠佳。患者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今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梗,心肌缺血。西药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据舌脉症诊为胸痹,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养心汤加减。


  处方:*参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5月10日二诊:患者胸闷气短好转,偶有心前区疼痛,已不频繁。脉较前有力。原方继进7剂。煎服法同前。


  5月17日三诊:患者诸症好转,已无心绞痛症状。查舌暗改善,舌苔稍*,脉转有力。原方去桂枝、桃仁、红花。予14剂巩固疗效。一月后回访患者症状很好,可适当散步。


  按:依据患者面色少华,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淡暗,苔白,脉弱可诊为胸痹之气虚血瘀证。方中方中以*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川芎、丹参、延胡索以活血兼以止痛;郁金、枳壳以调气行血,地龙以化痰通络,甘草调和诸药。患者脉弱稍弦为阳气不足,故加桂枝以温通心阳。患者舌淡且暗为气虚血瘀,故加桃仁、红花、赤芍以增加活血行瘀之力。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效。诊断明确,药已对证,故一诊后患者症状改善。二诊患者又进7剂以继续治疗。三诊时患者已无心绞痛症状,疗效甚好。因患者舌暗改善,故减少活血药用量,去桃仁、红花、赤芍。因患者舌苔稍*,脉转有力,心阳已不虚,故去桂枝。又服14剂以巩固疗效。经回访疗效很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疼痛三两三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