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大家熟知的是用于眼科近视的手术治疗。其实20世纪80年代激光技术就开始运用于冠脉内病变治疗,但因早期并发症多,安全性低,该技术逐渐被淘汰。近些年,新一代ELCA技术问世,具有更短波长的紫外线光源,更细的导管设计以及脉冲式发射的冷光源,有效性、安全性明显提高,并在欧美国家及日本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年9月6日,医院心内科借助新一代ELCA技术成功完成5例疑难复杂冠心病的治疗。现将该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1什么是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
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ExcimerLaserCoronaryAtherectomy,简称(ELCA)。准分子激光是惰性卤化物为激光介质,产生短波长(约nm)、高能量的单向紫外线脉冲冷光源,这种光源与生物组织作用时发生的不是热效应,而是光化反应,所谓光化反应,是指组织受到远紫外光激光作用时,会断裂分子之间的结合键,将组织直接分离成挥发性的碎片而消散无踪,对周围组织则没有影响,能精确消融病变组织而不损伤周围组织。产生的的碎片直径小于10μm,可被机体所吸收,也不会引起无复流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2准分子激光技术(ELCA)应用于冠心病的适应症有哪些?
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钙化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由于病变组织坚硬,使得球囊难以通过或难以扩张,桥血管病变等。
3准分子激光技术(ELCA)应用于冠心病的禁忌症有哪些?
目前准分子激光技术禁忌症主要有以下五点:一、病变位于一个未保护的左主干中;二、病变部位严重弯曲或导管不能穿过的冠状动脉解剖学位置;三、导丝不能穿过的病变;四、病变位于血管分叉中;五、不适合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4标准激光导管如何校准?
激光机预热结束后,将能量探测器拉起,点击屏幕上校准按钮,将2.5mm标准导管末端对准能量探测器距离约为5cm,脚踩脚踏开关进行校准,等待显示屏上“CalOK”亮起后松开脚踏开关,校准时尽量对准能量探测器中间位置,不可抖动幅度过大,否则会出现故障,出现后点击“Calibrate”按钮重新校准。
5准分子激光技术(ELCA)手术过程如何?
准分子激光技术采用型号为CVX-Spectranetics的激光机,使用前先预热5min,先将导管内腔经肝素化冲洗,将末端连接至激光操纵台并进行导管校准。导丝通过病变后,将快速交换型激光导管沿导丝缓慢向靶病变部位推进。到达靶病变时,从导引导管中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中残留的造影剂,设定能量,初始能量密度可设定为30-40mJ/mm2,初始脉冲频率30Hz,最大能量密度不超过80mJ/mm2,最大脉冲频率为80Hz。在球囊不可通过或不可扩张的病变部位,由近及远推送激光导管,推进的速度要控制在0.5mm/s以下。在消融过程中,要保证冠状动脉内快速滴注生理盐水对激光导管进行冷却。全程透视激光导管前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