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每年导致约万人死亡,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高血压是心血疾病公认的可治疗危险因素。不过对于高血压,很多人存在着误解,认为它是一种老年病,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患。但实际上,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尤其是血压升高,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
近日,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年轻时候(18-45岁)血压升高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
该研究结果显示,年轻时血压升高,可能会增加以后患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对17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共覆盖了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地的万多名年龄在18-45岁的受试者。
根据《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中血压分类标准,研究人员将受试者的血压分为5类:理想血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mmHg/80-84mmHg)、正常高值血压(-mmHg/85-89mmHg)、1级高血压(-mmHg/90-99mmHg)和2级高血压(≥mmHg/≥mmHg)。
在平均长达15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例心血管事件。调整了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随着血压升高,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风险也在升高。
图片来源:Pixabay
具体来看,相比于理想血压受试者,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19%、35%、92%和%;患冠心病风险分别升高了9%、25%、65%和%;中风风险分别升高了14%、27%、89%和%。
在全因死亡方面,研究人员发现当血压高于/90mmHg,也就1级和2级高血压时,全因死亡风险才有所升高。相比于理想血压受试者,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受试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升高了42%和%。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各自独立影响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
当收缩压高于mmHg时,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5%;冠心病风险升高3%;中风风险升高4%;全因死亡风险升高2%。当舒张压高于80mmHg时,每增加5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4%;冠心病风险升高2%;中风风险升高3%;全因死亡风险升高2%。
图片来源:Pixabay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并不能确定年轻时期血压升高,与以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测量血压方法的差异,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发现血压升高的年轻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患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且重要的是,在正常血压水平的人群中,也发现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这应引起重视。然而,对于血压升高、但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人群,由于药物降血压有益的证据有限,是否应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应谨慎并进一步研究。
虽然不确定是否应通过药物控制血压,不过研究人员建议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降低血压。具体内容如下: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1啤酒瓶盖);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控制体重。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规律运动。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图片来源:Pixabay
戒烟。科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限制饮酒,最好是戒酒。不饮酒,如必须要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白酒、葡萄酒、啤酒每日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ml、ml。
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保持心情愉悦。参考资料
[1]DonglingLuo,etal.,().Associationbetweenhighbloodpressureandlongtermcardiovasculareventsinyoungadult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BMJ,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