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以翔去世一周年了,再说运动猝死的是与非
TUhjnbcbe - 2021/2/3 18:30:00
白癜风什么药 https://m-mip.39.net/pf/mipso_5897881.html

本文作者:何树楠、*丽洪等

审稿专家:崔凯*哈特瑞姆专家、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一年前,年11月27日凌晨,年仅35岁的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现场晕倒,紧急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

节目组公布的死因,是哈大夫熟悉的“心源性猝死”。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通俗点说,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

为什么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网上有说熬夜录制节目的、有说节目中运动量过大的,有说节目录制时间过长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运动猝死。

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心源性猝死”。

运动+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了致死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如何预防运动猝死?

事情发生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西南团队联合创始人崔凯*教授在朋友圈感叹:

我们就从中一一分析,预防运动猝死,你该了解的那些事:

1运动猝死爱找哪些人?

在年龄>35岁的人群中:

冠心病是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

在年龄35岁的人群中:

最常见的病因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猝死的36%;最不幸的是,其常以猝死为首发症状。(戳我查看疾病详情)

其他还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漏诊率也很高,多数可手术矫正)、特发性左心室肥厚,以及比较少见的病因主动脉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长QT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心脏震荡、预激综合征和冠心病等。

2常规体检未必检出

正如崔凯*教授所说,“很多人貌似健康,但可能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上述某些心脏疾病是“潜伏”的,患者死前可以不表现出任何心脏症状,体检时也可以没有任何异常体征,因此要想检出所有具有潜在猝死危险的患者是不可能的。

但是,专业医生基于对上述病因的了解,综合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检,可以借助潜在性的诊断线索来检出大多数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

所以建议大家可在心脏这个重要器官上额外做一些非常规的体检。一旦发现有上述提到的疾病,应该提前治疗,从而降低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性。

3运动强度,多少合适?

哈大夫以前也科普过,如果只是日常锻炼,推荐中小强度运动,强调适宜的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减少对抗等等。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可以通过心率粗略判断适宜的运动强度:

运动的最大心率=-年龄

也就是说,40岁时运动的最大心率不能超过次/分。

但是运动并不是要保持在最大心率。

据《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目前认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最大心率×60%-80%)有助于促进个体健康,即40岁时运动心率在×(60%-80%)=~次/分较为适宜。

但如果你想要挑战马拉松,或者参与类似的竞赛类节目:

高以翔参与的节目网上截图

又或者你本身就是心脏病人,那么运动之前应该找专科医生,做正规的心肺功能评估: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了解你能承受的运动极限,评估心脏功能,还可以筛查一些运动相关的疾病。它有点像跑步机或蹬车,医生会监测你的参数变化,同时准备好抢救措施以防意外。

4现场配备AED

崔教授还提到,“配备AED”。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有“*金四分钟”的说法,因而发现有人心脏骤停,如果只是拨打呼救,那基本上等来了后病人抢救回来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这时我们普通大众能做的,是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供非医务人员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AED就像是相机中的“傻瓜机”,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听从仪器的语音提示即可操作。

▼AED教学视频

5心肺复苏

如果确定呼吸心跳停止,首先需拨打电话,然后可以先开始心肺复苏,来保证脑的血液供应,增加抢救的成功率。

▼心肺复苏视频

注意:心脏按压远比人工呼吸重要!

因此非医务工作者不要纠结人工呼吸如何做,要第一时间尽快启动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的部位是胸骨正中,两乳头的连线,按压的频率是~次/分,胸廓要下陷才能有效。

6猝死的预防

最后再老生常谈一下猝死的预防。

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

②增强定期查体及治病意识,及时发现及治疗各种心脏病;

③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④中老年对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⑤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持不急不躁;

⑥多吃水果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便秘不拉肚;

⑦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病人常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是出现室性早搏时,常是猝死的预兆,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抢救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⑧对于具有猝死危险因素,并经心血管专业医生评估认为具有猝死高危风险的患者,医生会给与预防措施,如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既往没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也需要预防——约有25%的猝死者来源于这一群体。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往期回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以翔去世一周年了,再说运动猝死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