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已下降,但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心肌梗死死亡率仍呈上升态势,其中心肌梗死死亡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农村上升尤为明显,死亡率已超过城市。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这三个名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三者的关系。其实,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属于疾病,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的状态,但这三者都可归为冠心病。
冠心病指的是因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内部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内部狭窄,进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
当冠状动脉较大的分支完全闭塞(血栓形成)时,这条血管供应的心肌因得不到血液营养而坏死,称为心梗。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缺血严重而引起的,最终还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因此,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冠心病是一个大范畴,心梗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后果。心肌缺血是一种疾病的状态,但它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息息相关。
心梗的疼痛部位虽与之前所说的冠心病前兆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并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那么,如果有冠心病史,除了定期的随访检查,有没有什么方法来避免或减少心肌梗死发生?
一、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
药物治疗虽不能改变血管狭窄状况,但它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及重要手段;对于病变较轻的心绞痛能起到控制症状、稳定冠状动脉里的斑块的作用,但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单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
注意: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差异而定,请患者面诊后遵医嘱服用。
二、必要时不避讳手术治疗
很多老人因为怕开刀或是因为手术费用等因素,常常拖延或拒绝手术,殊不知这也是很危险的。当冠脉堵塞程度达到70%以上,药物治疗效果微乎其微,为避免心肌梗死的危险发生,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三、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
我国冠心病和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节节攀升与国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超重、肥胖、膳食、体力活动减少等。因而在冠心病管理方面,尤其也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多食水果、蔬菜和谷类,控制自己的血压以及胆固醇摄入,每天食盐摄入量5g以下。限制酒精摄入,每天不超过10~30g,绝对禁烟,保证睡眠以及多运动都能够起到改善作用。
此外,夏季来临,尤其注意避免以下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1、情绪剧烈波动
夏季容易心烦气躁,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减弱,而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焦虑、愤怒、抑郁或者应激)不仅会导致老人的血压忽高忽低,且身体还会出现“心脏焦虑”的问题,情绪剧烈波动非常让心脏血管面临崩溃,发生心肌梗死。
2、过度运动
有些老人听说运动对疾病有改善作用,锻炼劲头非常足,早上要去公园跑步,绕公园跑一圈,有时还不止,下午还要和一帮老伙计去爬山,殊不知过度锻炼不仅会对人体的膝关节和组织造成危害,还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因供氧供血不足而出现心梗、脑梗、心悸等情况。因此,锻炼也需量力而行。如果中老年人有慢性疾病或者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应以慢走和快走交替或登山为主要的锻炼方式。
3、暴饮暴食
大量进食后,血脂的浓度会突然升高,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会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过度劳累
身体高强度的劳动,比如负重爬楼梯、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已经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的时候就会导致心肌梗死。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便秘之所以能诱发心肌梗塞,主要是因为便秘的时候会用力屏气,屏气则容易招致心肌梗塞。
编辑:张强潘守红
审核:孙健
推荐阅读
1、即临“儿童节”,县医院把健康送到孩子身边
2、义诊活动进庙会——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3、乔迁新址换新颜全面升级强服务
县医院口腔科喜迎搬迁再跨越
4、我院开展年医院感染管理新规范知识培训
5、医院关于实行贫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策的告知
医院回报社会保障健康富美临西
医院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