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奎,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心律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心血管病学会常委、陕西省心脏起博与心脏电生理学会常委,西安市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从事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工作20余载,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曾在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洪堡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心脏起搏器的植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什么是冠心病?
心脏就像一个强而有力的泵,通过有效的舒张和收缩把含氧丰富的血液输送到不同的的组织和器官,保证他们的正常功能。而供应心脏自身血液的动脉称“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的血供受到影响而产生一系列与心脏缺血相关的症状,称为“冠心病”。冠心病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一般情况下在70%以上),就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冠心病的常见认识误区
1、冠心病是老年人的疾病,青少年无需预防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其实早有研究发现,两三岁幼儿主动脉即可形成高比例的“脂肪条层”,随年龄增长,这种改变就会逐渐加重,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变窄而致病。因此,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开始就循序渐进,预防应该提早着手。从青少年开始就应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降低成年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
2、运动量越大对心血管保护越有益
有人认为只有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才能最大度地提高机体的增氧能力,使心血管受益。然而现代人多是办公室一族,长期处于坐位工作,偶尔有放松时间,便于健身房进行超负荷锻炼,或是参与某些极限运动,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这样做危害更大。这群人由于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一量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风险增大。其实,强度适中的锻炼,如草坪剪草、房间吸尘、定期散步、健身体操、快步慢跑等,每天坚持40分钟,可以大大地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每天坚持几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这样的锻炼与一次较长时间的锻炼同样有益。
3、刚做完健康体检,近期不会得冠心病
目前一般的健康体检仅涉及机体代谢、脏器功能及肿瘤筛查等,尚不能对冠心病进行早期诊断。而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会导致心电图ST-T改变,但是非典型ST-T改变最常见原因并非心肌缺血。心电图ST-T改变并不能与冠心病划等号。反言之,多次心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冠心病。至目前为止,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检查依然是冠脉造影。因此,对于一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或者一些已经有轻度症状的患者最好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或者到专科门诊咨询。
4、心脏血管的斑块可以通过药物“溶解”
通过一些药物应用可以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如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胆固醇,逆转运斑块内胆固醇以达稳定斑块,减低斑块破裂风险,但目前尚无明确靶向药物溶解动脉硬化斑块,因此“溶解”斑块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广告宣传有此类神奇疗效的药物都不可信。
5、心脏血管狭窄就一定要安装支架手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优点,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越来越先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安全的治疗手段。但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需要行心脏支架手术,血管狭窄大于75%并且合并有明显临床症状,通过专科医生评价认为是不稳定病变才是其适应症。
6、植入支架后不能运动锻炼
部分患者植入支架后,有担心支架移位、脱落而不敢进行活动。事实上,这种顾虑完全没有必要,支架植入体内后,随时间延长,心脏血管上的细胞会生长、迁移最后覆盖整个支架表面,使支架成为人体血管一部分,因此,剧烈活动不会使支架移位或脱出,更不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锻炼,一般建议于术后一个月开始体育锻炼,并以中低强度运动如慢跑为宜,不主张剧烈运动。
7、支架植入后万事大吉,无需长期服药
支架植入后只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把原来阻塞的血管疏通,如果病因不解除仍然会出现再狭窄,就像修好的高速公路一样需要长期维护,这就要长期服药。尤其是在一年之内还要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因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联合治疗至少一年,一年后可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同时定期随访,遵医嘱调整药物。
8、支架内出现狭窄,需要从体内取出
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冠脉内再狭窄的几率,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后,支架物表面血管内皮化和内膜覆盖,已成为冠脉血管一部分,无法从体内取出。此时,可以再次通过支架内介入干预或冠脉搭桥手术解决问题。
本期责任主编:张先娇
本期后台编辑:宁子
百姓健康
■本栏目所有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