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特拉顿退伍*人医疗中心博登(WilliamBoden)曼西尼(G.B.JohnMancini)在同期述评中指出,多部临床指南指出,实施血运重建有两重目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减少死亡或MI事件;第二,减少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然而,在稳定型CAD和慢性心绞痛患者中,心肌血运重建对改善生存率、减少MI的作用仍不明确。总体上,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CABG能给稳定型CAD和慢性心绞痛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尤其是多支病变CAD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然而,由于PCI创伤更小和患者意愿等因素,临床实践中更多医生和患者倾向于选择PCI。这就带来两个问题:①在术后总生存率及MI相关死亡率等方面,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CABG与PCI存在明显差异;②如果科学证据表明CABG获益更多,这些预后信息是否会对医生和患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SYNTAX研究1年随访结果显示,主要终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CABG组低于PCI组,但预设的次要终点(死亡、MI、卒中)无明显差异。然而,随访到第5年,两组差距逐渐拉开,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SYNTAX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在心源性死亡、MI、再次血运重建、MACCE等方面,CABG治疗均具有更多优势。
本项SYNTAX研究在5年随访数据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死因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结果显示,两组死因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心血管死亡及心源性死亡差异显著。全因死亡人数PCI组(n=)较CABG组(n=97)增加23%,尽管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所有亚组分析均一致地指向,CABG治疗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CABG组接近一半(49.4%)的死亡源自于心血管疾病,但PCI组这一比例达到了2/3(68%)。其中,MI相关死亡的数据引人注目,PCI组MI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是CABG组的10倍(4.1%对0.4%)。
该研究还发现,增加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显著独立预测因素包括,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既往MI病史患者、低射血分数患者和非完全血运重建患者;血运重建术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
林、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因而,在血运重建同时,应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