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悬七旬老人冠脉搭桥术后20天突发晕厥 [复制链接]

1#

一位76岁的老人做完冠脉搭桥开胸术后20天,突然晕厥尿失禁,血压降到50/30mmHg,微弱的心跳每分钟仅40次,家属赶忙呼叫“”急救车,将命悬一线的老人,医院急诊。

心脏内科2兼血管科3科主任曹月娟得知后,紧急赶到急诊会诊。20多天前,这位老人因为胸闷、憋气,在外院确诊冠心病三支病变,接受了冠脉搭桥手术,手术成功恢复良好出院。此次发病时老人与家属边交谈边起身,却突然头晕、大汗,晕厥失去意识,家属呼救时苏醒,但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老人再次晕厥并出现尿失禁。

曹主任凭借从事心血管专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快速分析晕厥的病因。

为了明确病因给予精准治疗,将老人收住院。心电图、心肌酶、心衰指标均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致病因素排除诊治紧锣密鼓进行,魏成志医生迅速为老人进行了血管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气分析氧分压不低,肺栓塞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患者评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患者,妥少勇医生马上为老人预约肺动脉CTA检查。

就在此时,彩超检查屏幕上出现一个“巨大”的斑块,位于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造成局部严重狭窄。为了判断这个斑块是否稳定,医生们马上将老人送至超声介入室行超声造影检查。导致晕厥的“元凶”终于浮出水面——就是这个极不稳定的易损斑块。

影像学部专家将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增加了弓上动脉扫描,影像结果证实,老人没有肺栓塞,但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程度高达99%。颈内动脉易损斑块的存在,使得老人大脑半球的供血仅存一丝细流,不仅会反复发生晕厥,还随时可能因为颈动脉血流中断,造成大脑半球的梗死,出现偏瘫、失语、植物状态……甚至猝死。

病因找到了!真是太悬了!

面对还在开胸手术后康复期的高龄老人,医患双方同心协力,想尽一切办法挽救老人的生命,商定了下一步的诊疗方案。医疗团队将老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后,制定了创伤小、风险低的介入手术方式——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同时为了治疗的精准安全和有效,决定在颈动脉的操作之前,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桥血管供血情况。

术中,先经左侧桡动脉入路为老人做了冠脉造影证实桥血管通畅,可以安心地进行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了。颈动脉支架术(CAS)术中操作会刺激到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而引起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经验告诉我们,斑块负荷越重此反应越剧烈,若处理不当会发生严重的低血压休克,甚至心脏骤停、死亡。

为确保患者安全,治疗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经左侧桡动脉鞘连接有创血压,可以实时监测血压波动、及时给予升压药物,预置临时起搏器保障心率,血管活性药物预先抽好,由宋庆宏主任主刀,动作流畅的进行着一系列精细的操作:导丝顺利经过多次尝试,艰难地通过了重度狭窄……脑保护伞安置到位……球囊置入预定部位、准备扩张……,在扩张前给予阿托品抵抗即将发生的颈动脉窦反射。

术中,医护人员紧盯着监护屏幕:老人的心率开始下降,间断出现起搏心律,有创血压从/87mmHg逐渐跌落到/55mmHg,曹主任指导介入室护士立即给予多巴胺升压……当支架释放时,上述惊心动魄的场面再次重演,而整个医护介入团队有条不紊地配合,使得老人的生命体征始终稳定。

颈动脉支架膨胀良好,复查造影显示重度狭窄的病变部位血流通畅。

在曹月娟主任带领的血管科3的医生团队、薛雨辰护士长带领的C4北病区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悉心呵护下,老人康复出院。

曹主任

曹主任提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重视颈动脉供血情况的评估,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可以尽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如果存在中、重度狭窄,应进一步行超声造影以明确斑块是否稳定。另外,颈动脉狭窄只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拟行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患者应该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情况;当然,每个接受冠脉治疗的患者也应常规行颈动脉超声筛查。

医院血管病诊疗中心在心脏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病变同台介入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血管诊疗中心医护团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也在众多患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审核

曹月娟

编辑

徐瑞屏

校对

周文成

责编

王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