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应注意预防“湿邪”侵袭伤身。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顾名思义,播谷降雨、雨生百谷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故此得名。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说“春雨贵如油”。
但谷雨前后,雨水较多。糖尿病病人尤其需提防这5种疾病:
感冒
谷雨前后,天气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而且南北温度差异较大,人们极易感冒。所以,谷雨前后,人们早晚外出要注意添衣,不可忽视大意。以吃一些补益气血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过敏症
“雨水生百谷”,谷雨前后,百花渐次开放,这时,人们须预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有过敏史的人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
神经痛
谷雨前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一旦患上神经痛或旧病复发,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休养,避免用脑过度和思虑交瘁。
慢性胃炎
“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段时间正好处于春夏交替时节,同时也是胃病的易发期。胃病患者在这个时节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切忌因为天气回暖贪吃冷食而“伤”了肠胃。
此外,在饮食上,脾胃不好的人还应尽量少吃竹笋、蚕豆等当季蔬菜,可多吃莲子、山药等来养胃。
湿气重
谷雨后雨量开始增多,空气湿度也逐渐增大,湿邪开始入侵人体,易引起身体困重、肌肉关节酸痛等。
此时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
同时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季节交替时期,是脾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消化功能强健,应抓住这个时机进补。
特别是那些平时体质较弱的人,可以吃一些补益气血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谷雨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空气中的湿度就会增大。谷雨养生对人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谷雨养生都有哪些方法呢?
晨起喝杯水
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毫升为宜。
少吃燥热物
春季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
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
饮食应“四低”
晚春饮食要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四个方面。
低盐: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盐mg,因为食盐过多会诱发高血压,所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如果高血压患者食盐摄入量控制不当,很容易造成血液中钠过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低脂:脂肪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需营养之一。但每天脂肪总摄入量不超过饮食总量的30%,或全天脂肪摄入量不超过50克。
低糖:长期过量的糖摄入不仅会引起高能量摄入,增加肥胖的风险,还会诱发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
低胆固醇:这样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再吸收,预防冠心病。对健康有好处。
起居养生注意防潮
谷雨后,各地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养生方面要注意的是:气温虽然开始转暖,但早晚仍较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医院就诊。
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精神养生保持开朗
由于季节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春秋两季的时候,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发病率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就是春季容易出现的精神问题。所以,在情志、运动方面需如清明节养生一样,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的精神刺激。
运动养生柔和适量
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
可以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