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对“妈妈的味道”情有独钟,妈妈做的饭,从小就打开了孩子的味蕾,并会成为其一生的味觉记忆,回味无穷。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赶上一个不会做饭还要硬撑的宝妈,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生的“阴影”。
就像这位“少年老成”的小姑娘,全副身心都在拒绝妈妈做饭,“妈,求你别再做饭了,放过我吧!”
宝宝从6个月左右就开始添加辅食了,同时母乳也不能停,世卫组织建议,有条件的宝妈应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
作为一名新手宝妈,看到各位美食博主的页面,心向往之,却常常弄巧成拙。正应了那句话,“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来看看以下这几个“一言难尽”的系列,你中过招吗?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系列
这是什么啊?黑色中透着一丝丝的荧光绿,看着就让人很没食欲,难道要“吃土”吗?
当然不是,只是宝妈做的一款紫薯发糕而已。依稀能看到配料很丰富,可见宝妈也是用心在做的,不过终究是错付了。
还有这两盘油汪汪的“黑炭”,也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怎么下嘴。这菜糊得根本没眼看。
左边是红烧肉,右边是可乐鸡翅,“你看我几分像从前?”
“动物变异”系列
首先是羊驼咖喱饭,咖喱当做背景,白米饭化身羊驼,脚下还踩着用菜花做成的“绿草”,两个溏心蛋的蛋黄做耳朵,太萌了。
别说小朋友了,宝妈看到后也招架不住,这也太Q萌可爱了吧?
心动不如行动,妈妈很快也“照猫画虎”地做成了这道菜,不过看上去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羊驼的细长的脖子没了,咋看都像是一条狗!
再来看看小鸡,人家都是白面黄嘴黑眼睛的,可是这位宝妈似乎没太掌握好比例,于是在最后的成品中,这些小鸡崽就真的好像被烤熟了一样,“呼之欲出”,有点热。
最后是“惊悚的小猪”。人家妈妈做的都是可可爱爱的小白猪,看着就想咬一口。
自家妈妈做的是改良版的黑猪,口鼻部分向内凹陷,仿佛张着血盆大口,像是一群“丧尸”,不想吃。
“惨不忍睹”系列
早餐做几根油条而已,有何难?等到宝妈做完,全家沉默了,这玩意儿也太容易引发联想了吧?狗都嫌系列。
还有这位妈妈做的二米饭,是嫌电饭锅太小不够你发挥的呢?还是米饭太倔强总想“喷薄而出”?总之它是膨胀了!
看着宝妈做饭时戴着帽子、打伞的样子,宝宝就知道,这一餐又被当成了实验品,终究是错付了。
如何让宝宝爱上吃辅食?新手爸妈注意这4点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挑食,实在是这黑暗料理太有挑战意味了,如何让娃爱上吃辅食,来学习一下!
①辅食添加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宝宝肠胃功能尚在发育当中,刚开始吃辅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很多孩子在一岁以内会对鸡蛋清过敏,所以一般建议给孩子吃半个蛋黄即可。
②辅食添加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宝宝吃奶前,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随着辅食的逐渐完善,可先由每天代替半顿奶,逐渐过渡到代替一顿奶。
③宝宝餐具要“专人专用”,允许宝宝对食物有个探索的过程,比如刚开始用手抓。给宝宝固定餐位,鼓励他自主进食,爱上吃饭。
④给娃做色香味俱全的辅食,营养成分再好,没有好看的外表也无法引起宝宝的兴趣,在这方面,宝妈要多下些功夫了。
这里向家长推荐一本权威性的辅食书《辅食每周吃什么》,这本书医院营养医师、营养学硕士刘长伟老师,这本书得到了育儿专家张思莱等人的大力推荐。
这本厚厚的辅食书内容非常丰富,几乎解决了在宝宝在辅食喂养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比如宝宝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家长有哪些容易进入的辅食添加误区?添加辅食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宝宝辅食需要准备哪些工具?等等。
《辅食每周吃什么》教家长避免误区的同时,给出了每周的辅食食谱。列出了从孩子6个月到孩子1周岁之间,每一周孩子要吃的辅食食谱,图文并茂,详解做法,简单易学。
在孩子1周岁到周岁之间,又给出了如何给孩子补钙、铁、锌、硒和防便秘、止咳嗽等各种食谱,内容实用。
附录还有一些添加辅食的量化表和知识。
总之,这本厚厚的《辅食每周吃什么》图文并茂,道辅食花样多,营养全,并详解每一种辅食所含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孩子爱吃,大人易学。
一本好书在手,喂孩子吃辅食心里就有了底,特别是在孩子6岁到1周岁这半年时间里,如何循序渐进,营养丰富地给孩子做辅食,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因为每一周的食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长只要跟着做,美味营养的辅食就能满足孩子的胃口。
这本书配有视频,老人用起来也很方便。
《辅食每周吃什么》可以用三年。给孩子的辅食书一定要正版,因为孩子的健康是无价的。
正在备孕或已经怀孕的准妈妈们,还有已经生下小宝宝,正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家长们,想了解这本《辅食每周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