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
.10.01
中秋
Mid-AutumnFestival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赏月、吃月饼、把酒言欢,螃蟹也正是肥美的时候,欢乐的氛围下不免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不过千万不要忘记以健康为准则:饮食有度、节制酒水、巧食月饼。
现在社会,三高已经不足以包括所有慢性病了,早就开始流行四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还有其他慢性疾病,不敢武断低地说这些病都是吃出来的,但是得了这些病的人,必须要注意饮食,尤其节假日聚餐,应格外谨慎。
那么今年,当中秋遇上国庆,“特殊人群”怎样健康品美食,快乐过双节呢?
一、中秋健康饮食——月饼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秋佳节在这阖家欢乐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香甜美味的月饼这一传统美食。但是,月饼作为典型的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品,特殊人群在食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样健康地吃月饼呢?
月饼的热量比较高,每克月饼之中含有大卡的热量,如果是肉馅月饼,热量会更高。
需要注意,摄入过量,热量就会在体内堆积转变成脂肪,容易形成肥胖现象。不过避开雷坑,健康吃月饼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1、吃月饼应适可而止
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肠胃功能较弱的人,建议和家人一起分享,每天不超过50g最适宜。
2、吃月饼要选好时段
早上或中午吃月饼可以补充能量,配合丰富多样的蔬菜,既享受美味又不易发胖。晚上则应少吃或不吃月饼,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3、吃月饼得做加减法
月饼油脂、糖分较高,如果吃一整块月饼,那么建议一餐的主食要减半,这样避免总碳水化合物超标,同时油脂量摄入也应适当减少。月饼不要搭配红烧肉一起吃,瘦肉用蒸煮炖汆的方式烹调能更有效的限制总脂肪摄入。
六类人群不宜多吃月饼
健康吃月饼
图片来源于网络
1、糖尿病患者
月饼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糖尿病人吃后会导致体内血糖的升高,有些糖尿病人吃了月饼后还可能会产生高糖昏迷,更有甚者导致死亡。因此,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人群绝对不能贪吃月饼。
2、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患者
饱食月饼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减慢,加重心脏缺血程度,不利于脑血管病的康复,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3、胆囊炎、胆结石患者
这类患者过食月饼会引起胆囊收缩,易致疾病的急性发作或使病情加重。
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讲,大量食用月饼,可促进胃酸大量分泌,从而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还能诱发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5、肾炎患者
咸味月饼含盐较多,肾炎患者多食可因水钠潴留而加重肾脏负担及水肿,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故应谨慎。
6、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病患者
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糖类和脂肪摄入过量有关,食用过多的月饼,可使这些患者的皮脂腺分泌增加,病情加重。
二、中秋健康饮食——螃蟹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秋吃蟹
中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古时候螃蟹是中秋节宴俗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因“蟹”与“谢”同音,中秋节吃螃蟹、送螃蟹给亲朋好友,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和祝愿。
中秋时节,螃蟹正是肥美的时候,螃蟹美味,不过食用不当,可能会有损健康。
那么吃螃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螃蟹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及钙、磷、铁、维生素等,脂肪含量较低,但蟹黄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蟹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的水陆生动物,维生素B2的含量也比肉类和鱼类以及蛋类要高出许多。
螃蟹营养价值虽高,不过不宜过量食用。因为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寒、痛经、怀孕妇女也应忌食。
一般食物不耐受或者容易发生患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人,在食用螃蟹时,特别是蟹肉酱时需要特别注意。
三、食物不耐受与基因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物不耐受
有些人在吃了某种东西之后,出现肚子胀痛腹泻等情况,比如有些人不适合喝奶,喝奶后就会拉肚子或者肚子疼,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食物不耐受,如果想知道自己对哪种食物不耐受,您可以通过食物不耐受基因检测来检查。
为什么食物不耐受与基因关系密切?
不耐受结果的产生由两方面引起:
一方面是基因,另一方面是饮食。
食物不耐受与遗传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些双亲或父母其中一方是食物不耐受体质的婴幼儿,其患有食物不耐受的概率比其他婴幼儿要高。
即便基因检测的结果为阴性,但是日常饮食的过度摄入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也会造成不耐受,一餐饮食不会影响基因表达,但多年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基因表达。
为什么基因检测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食物不耐受基因检测可以从根源上给您一份先知权,对于食物不耐受患者而言,严格避免不耐受食物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食物不耐受基因检测有助于我们清晰了解自身饮食禁忌,掌握食物不耐受的基本知识,食物不耐受种类,从而选择安全的食物并控制好食物摄入量,在个人健康管理中加强对食物不耐受的重视,提早预防,防微杜渐。
食物不耐受基因检测有助于我们清晰了解自身饮食禁忌,掌握食物不耐受的基本知识,食物不耐受种类以及食物不耐受存在的各科免疫交叉反应,从而选择安全的食物,在个人健康管理中加强对食物不耐受的重视,提早预防,防微杜渐。
食物不耐受通常不是永久性的,只要排除高敏感食物对身体的伤害或是降低中低敏感食物对身体的持续刺激,让您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且自行疗愈。
如果你无法抗拒美食,那么懂得如何不辜负美食的同时享受健康,才能越走越远。
食物不耐受基因检测,帮您辨别饮食里的路障,让您在双节长假期间尽享美食,不失健康。
END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都是为了访问者更好的了解生物科技前沿技术、科学普及医学常识、提升保健预防意识,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分享、交流和学习,供访问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如涉及有关疾病、药品或治疗方案等专业问题,请咨询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