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王大爷就开始在公园里开始晨跑了,哼哧哼哧跑了三圈之后,才发现邻居老何一直坐在公园凉亭里面,听着苏州评弹摇头晃脑,好不惬意。
“哟,这不老何嘛,一起来跑啊!”王大爷热情招呼。
老何听了罢罢手,说:“可饶了我吧,一把年纪还动来动去,吃不消啊!”
“瞧你这话说的!”王大爷不服气,“生命在于运动,听过没?”
老何依旧岿然不动,“那你跑去吧,我反正觉着静养最好!”
60岁以后,人体逐步进入老年状态,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开始通过运动强身健体,也有的人只想一动不动修生静养,双方各有各的理,谁也不让谁。
60岁以后,应该选择强身健体,还是修身养性?
观点一:修身静养更长寿
60岁以后,骨骼退化,体力不支,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强度肯定是比不上年轻人的,所以适当的休息,调整呼吸、心跳,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外,曾有研究表明,动物心跳快慢影响寿命,心跳越快,寿命越短。
对人体而言,心跳快,或许意味着更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冠心病患者来说,心跳快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应该静养。
然而,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很多,而且心率只要在60到之间,其实都算是健康范畴,因此是否静养就能让我们的心跳慢下来,让我们长寿,还有待研究。
观点二:越运动,越年轻,越长寿
运动的好处也是跟大家强调过无数遍的,最直接明显的就是能够消耗热量,预防肥胖,这样就能预防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据了解,每天跑步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25%到40%的二型糖尿病风险。
除此之外,运动还可以改善大脑神经功能,预防老年痴呆,调节情绪,让心胸豁然开朗,所以很多老年人,每天都会坚持运动,以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不过,也有不少老年人因为运动而受伤的,有骨折的、关节炎的、肌肉劳损的,可见运动并非百分百安全,不合理的运动堪比健康杀手。
观点三:寿命天注定,无能为力
这类人就属于是随缘派,他们想动就动,想躺就躺,想吃就吃,不会去纠结运动更好还是静养更好,因为他们始终认为,一个人能活多久,都是天生的,没必要做徒劳的挣扎,好不如开心生活,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们并不否认,遗传基因确实能够影响到人的寿命,而且有时候,心无挂碍、开心生活,也确实能够让人无忧无虑活得更久。但是,如果对生活完全失去的信心也不行,因为后天因素肯定也是会影响到寿命的,所以有时候,还是要搏一搏,别太佛系了。
正确答案:动静结合,身心俱养
关于老年人养身,既要运动,也要静养,而这中间的比例分配如何,就要根据自身情况来了。对于一般老年人来说,建议动静三七分,注重饮食健康、合理作息,在此基础上,再搭配适量运动,调节身体,就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如果是身体比较虚弱的老人,体力不支的,也可以降低运动频率,一周运动一两次都行,而且可以选择八段锦、五禽戏、太极这样较为舒缓的运动,更要注重身体的护理,尤其是一些身患疾病的,首要任务是把疾病控制好。
如果是身体倍儿棒的老年人,那么也没必要做出调整,依旧可以保持自己现在的运动频率,注意关节骨骼的养护就行了。不过还是建议挪一点精力在修身养性上,偶尔泡个脚喝个茶,让身体得以休息。
老年人可以随心所欲一点
越来越多的文章告诉我们,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导致现在很多老年人,感觉生活中处处是禁锢,活得越来越累。
事实上,老年人其实应该活得随心所欲一点,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身体怎么样自己最清楚,想吃什么就买回来吃一点,只要不过量,对身体都不会有什么伤害,让自己开心一点不好吗?只要生活规律,不做出格的事情,其实还是活得自在点好。
总的来说,60岁以后,老年人想要健康长寿,应该学会动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比运动和静养,然后也要调整好心态,活得自在一点,舒服一点,也能帮助开心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