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喜报我院葛均波院士荣获年全国先
TUhjnbcbe - 2021/2/19 18:18:00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11月24日,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海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我院葛均波院士荣获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授、博导

葛均波教授,心脏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建立华东首条全天候“绿色通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逾万名,他创制“血管友好型”冠脉新型支架,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惠及病患;创造业界多项“第一”和“首次”,推进心血管介入技术普及以及器械创新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构建创新转化平台,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生的创新理念的普及和提升,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先后转化科技成果十余项,累计创造价值数十亿,拯救患者数以万计。尤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冠脉疾病腔内影像诊断、冠脉介入治疗策略创新、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SCI收录通讯/第一作者论文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

新冠病*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写给学生的信,科学实际,用他的影响力普及防冠肺知识;他快速反应并主持制定疫情防控形势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流程和防护策略,利用网络会议、多种线上途径,宣讲解读,为疫情的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保障;医院多名心内科医生,自己带头远程免费问诊,给患者诊治提供方便。葛均波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新型冠状病*IgM抗体快检试剂盒,他说“在这次战役中,没有旁观者!”

心系祖国毅然回国

年,葛均波前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学习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治疗,在那里他苦练介入手术基本功,发现了心肌桥的特异性超声学诊断指标的“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提高了心肌桥的检出率,并纠正了以前对所有心肌缺血均采用硝酸酯类治疗的传统做法。工作得到德国同行的认可,并被聘为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功成名就的他,一心牵挂着祖国,牵挂着祖国的医学事业,牵挂着为祖国的人民服务。年,葛院士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举家归国。

绿色通道拯救生命

为了能快速有效的开通闭塞血管,第一时间救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葛均波的倡议下,医院率先建立了第一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快速反应的“生命通道”。建成之初,葛均波经常会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无论是凌晨深夜,还是酷暑严寒,他医院,成为打开患者生命通道的救“心”人,近20年来,已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逾万名,成功率达96%以上,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参考模式。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团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感慨道“医院心血管医生应该承担更多的疾病防治的社会责任,绿色通道这件事意义深远,我们要更好地做下去,它不仅仅是成功抢救了多少病人,主要是一种理念的传达,是对心脏科医生的,更是对患者”。

刻苦钻研不断创新

葛均波曾经说过“一个很好的心血管医生,我尽量做到,对任何人都真诚,对任何事都公正。

心系病人的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刻苦的钻研,实现了本领域多项世界、亚洲、国内“第一”:为打破国外垄断,国内看病贵的问题,他带领团队耗时10多年,成功主持研制“国人用得起”的冠脉支架,显著降低国内冠脉支架价格,在此基础上,成功创制我国首枚“可完全消失”的冠脉支架,实现支架与血管的友好共处;国际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成果惠及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等。年葛均波冠心病诊疗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他个人荣获ICI心血管创新终身成就奖。

病人第一无私奉献

辛苦的科研工作加上长时间的手术压力使他长期遭受椎间盘突出的病痛折磨,曾先后两次接受外科手术。病痛中,医生强制他卧床休息,但是他放心不下病房和心导管室的工作,为保证手术的质量,他还让同事将他的病床推到导管室指导手术;在高难度手术进行时,他不顾医生的劝告,站立起来,绑着腰托将手术完成。

年《人间世》节目录制现场,他成功为19岁女孩做了一台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手术过程中,他的手因高度疲劳,两度抽筋,一边极其痛苦地自我按摩,一边将灼热的眼神投向手术台的镜头,让很多观众难忘。他说:“当医生要努力解决患者的病痛,更多的还是责任和奉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报我院葛均波院士荣获年全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