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严寒中迎来了“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故名大雪也标志着数九寒冬的正式开始。大雪三候一候
鹖鴠不鸣
鹖鴠(音:hédàn)为鸟类。意为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飞禽无踪,走兽无影,连寒号鸟也停止了呼叫。二候
虎始交
古人认为,此时为阴气最盛时期,盛极而衰,阳气已经有所萌动,于是老虎开始求偶。三候
荔挺出
仲冬雪季,万物沉寂,一种叫荔挺的兰草,也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在此时独独长出地面。这大雪三候是古人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的生活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和力量。它启示、教育人们:积蓄力量,用情暖冬,以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冬天来了,连最不起眼的兰草都在蕴集生命的力量,那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大雪四大习俗1腌肉准备咸货过新年大雪节气风俗之一就是腌肉,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大雪为什么要腌肉?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因此,在“年”出来前,就必须储备很多食物。肉、鱼、鸡、鸭等肉食品无法久存,于是大家就想出了把这些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而对于新鲜的菜,人们就用风干的办法。小编温馨提醒:咸货虽好,可不要贪吃哦~2吃红薯粥暖胃又养生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3观赏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堆雪人、溜冰、滑雪及滚雪球,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至于喜欢在室内的人,喝碗热腾的汤,或是来个火锅,都是经济实惠的御寒之策。4大雪进补冬季进补,来年无忧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雪9禁忌千万别犯1忌整天不开窗
冬天来临,很多人怕冷不敢开窗。殊不知,室内空气假如不流通,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病*、细菌繁殖加快,且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复发。2忌洗澡时间过久
很多人冬季洗澡时会选择高水温,而且洗澡洗澡时间也会延长,比较高的水温会在室内产生水蒸气,减少了空气中的含氧量,对于心脏不好的人群来说会让血液出现供氧不足,容易引发心血管意外。3忌过早去锻炼
冬季室内外温差在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4忌整天不出汗
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出汗现象变得“难得一见”,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上火。5忌中午不休息
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6忌情绪起伏大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7忌天气太冷蒙头睡觉
因为冬季气温很低很多人喜欢蒙着头睡觉,但是蒙头睡觉的时候会减少被窝里面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让人们的呼吸受到一定影响。8忌活动过量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9忌取暖过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出红斑或烫伤。大雪三大养生1大雪防寒保暖
暖头头是“诸阳之会”。不戴帽的人,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气温在4℃,从头部散失总热量占60%。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所以,头部保暖非常重要。暖足“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偏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水太极瑶浴包
植物精华瑶浴健康美丽泡出来祛湿·祛寒
俗话说:“养树需养根,养人需护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