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
农历十月廿三
大雪
今天
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大雪节气的到来
意味着气温显著下降
下雨或下雪增多
同时会引发很多季节性疾病
或导致某些既有基础疾病的加重
“大雪”来了,很多疾病也来了!
此时天气寒冷,很多疾病容易乘虚而入。
?
寒冷诱发猝死
冬季天气骤冷、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易于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等,极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
寒冷诱发慢阻肺
天气寒冷,呼吸道疾病高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丽敏表示,慢阻肺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加,尤以有长期吸烟史的老年男性为多见。
?
寒冷诱发心梗
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高发季节,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
?
寒冷诱发肠胃炎
冬季也是消化道疾病相对多发的季节,比如急性肠胃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多是因为食用生冷食品或暴饮暴食引起的。
?
寒冷导致血糖升高
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而冬季食欲好进食多,户外活动却明显减少,这些因素都使得血糖升高。
想要顺利过冬,10个禁忌千万别犯
天哪!冬天也太可怕了!我要冬眠了~~
NO!NO!千万不要,想要顺利过冬,10个冬季禁忌送给你,千万别做错哦!
1
忌整天不开窗
冬天来临,很多人怕冷不敢开窗。殊不知,反而容易诱发疾病。
长期不开窗、不能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流通,很容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包括病*、细菌、霉菌等,而且一旦发生感染,也容易传染给家人。
2
忌洗澡时间过久
长时间泡澡、洗澡很容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对老人来说,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3
忌过早去锻炼
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最好不要很早就出来运动,否则很容易使得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增高。
4
忌憋在家不出汗
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出汗现象变得“难得一见”,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上火。
5
忌熬夜不午休
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6
忌情绪起伏大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7
忌蒙头睡觉
冬季,有些人喜欢用被子蒙头睡觉。这样睡觉空气难以流通,氧气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难以散出,令人呼吸不畅。
另外,盖着过厚的棉被对身体也不好,厚棉被容易积攒灰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哮喘和慢阻肺症状或使其复发。
8
忌活动过量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危险。
9
忌取暖过度
冬季天寒地冻,很多人怕冷,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出红斑或烫伤。
10
保暖
进入寒冬,随着室内开始供暖,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然而,使用加湿器不当会引起“加湿器肺炎”。
比如加湿器没有正确清洁和消*,使用时间过长,加湿器内壁就会滋生真菌或细菌,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引起肺炎。
大雪时节,两个部位特别要防寒保暖
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河北省名中医赵立新表示,外出时尤其要注意头部及足部的保暖。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相通,头部如不注意保暖,一旦受到寒邪侵袭,血管遇寒冷收缩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面瘫,严重会导致中风的发生,因此外出时最好戴帽子。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不注意足部保暖,会使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晚上坚持用热水或足浴中药泡脚,并按摩涌泉穴,可舒筋活血,有益于关节,并有助于睡眠。
适当按摩,通经络,调身体
医院中医科主任蔡春江提醒大家,这个时节,通过每天的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1、敲击背部穴位
使用穴位按摩捶,由上至下轻敲夹脊穴位,如敲击时遇到痛点,则应在此点以柔和的力度反复敲击。
2、按摩耳轮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
3、捏指尖
以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手被按摩的手指指尖一节的两侧,适度用力揉捏。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对手足冰冷者非常有效。
这个冬天
愿我们都好好的
今天的#每日一问#
咱们来个脑筋急转弯
看你能答对吗?
↓↓↓
姜家有三个女儿
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
请问谁的身材最辣?
有答案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小编稍后会放出大家的答案
以及公布正确答案哟
大家如果觉得还不错
记得点个在看
分享到圈子里
让朋友们都参与参与
来源:健康时报、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珊李瑶
编辑:夏惠芳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01
大雪节气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经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02
大雪养生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大雪时节宜食热粥!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现在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03
大雪三候
1.鹖鴠不鸣
大雪之日“鹖鴠不鸣”。鹖鴠是寒号虫,求旦之鸟,大雪时,此阳鸟感阴至极而不鸣,“夜之漫漫,鹖鴠不鸣”。
2.虎始交
大雪后五日“虎始交”,老虎已经感知到微阳,开始交配了。
3.荔挺出
再五日,“荔挺出”,荔挺似蒲而小,荔挺大约就是笤帚苗。
大雪防四病
大雪之后,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以预防冬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预防以下四种疾病:
防中风
01
冬天是中风病高发的季节,一方面是由于冷风一吹,气温一下降,引起患者的血压波动很大,另一方面冷空气会导致动脉收缩,减少血流量和氧气输送量,增加血栓形成几率。
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饮水减少,血管内的血液也变得黏稠,因而易发生血栓,造成脑梗死。
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治疗,其次要对中风病进行早期识别,如突然眩晕头痛、口角歪斜、吐词不清、肢体无力麻木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防心脏病
02
冬季节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病情最为凶险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
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当前季节气温越来越低,不建议过早出门晨练。特别是中老年人,不妨睡个懒觉,选择一天在气温较高的时段锻炼。
所以老年人应该重视御寒保暖,要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