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马吉华(急诊科)
暖心医疗
今天的暖心医患故事环节,和大家分享一封感谢信,来自肾内科血透室的患者丁先生。因患慢性肾衰,医院接受过治疗,也遇到过很多的医生、护士,后来辗转至我院血透室。血透治疗期间,丁先生遇到了杨林燕护士长,被她精湛的业务技能和暖心照护所打动,特写来感谢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医院领导:
你们好!
今天我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感谢贵院肾内科血透室的杨林燕护士长,她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医德医风令人敬佩、令人感动,使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激之情,谨以此信表达我对杨林燕护士长的敬意与谢意。
我是一位慢性肾衰患者,在贵院肾内科血透室接受治疗已经6年有余,由于对医学一知半解,没少给血透室医护人员出难题、添麻烦,可是杨林燕护士长不愠不恼,总是耐心讲解,尽力满足我的需求。
杨林燕护士长对患者的态度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业务精湛,每次扎针有难度的患者都由她来完成。医院,也接触过很多护士,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有责任心,又主动热情、耐心细心的护士,在高度紧张忙碌的工作过程中,她一直保持对患者亲切热情的态度,拥有着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我为贵院有这样优秀卓越的职工而感到欣慰。
在此,我希望贵院领导能多多表扬像杨林燕护士长这样的白衣天使,宣扬她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医院多一些像这样的医护工作者,无论对患者的康复,医院的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祝嘉兴一院事业蒸蒸日上,在医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杨林燕:感谢丁先生对我们血透室医护人员的肯定和赞扬。透析患者很大程度上与透析机器进行捆绑,终生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小小的血透室承载着透析患者生存的希望,因此本着以人为本,我们不断提高自我,尽可能不让透析患者深陷疾病的痛苦之中,提高其生活质量,笑对人生。
健康驿站
一提起心梗,很多人后背发凉,心口发紧,因为心梗是一种突然发生、死亡率又很高的疾病,救治心梗患者可谓是“刻不容缓”,一分一秒都是生死攸关的。
今年的11月20日,是第七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为提高大家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救治流程,本期健康驿站,我们邀请了心血管内科的何超杰主治医师,作客我们《大爱有声》直播间,由他来科普有关心梗方面的健康知识。
什么是心梗呢?
何超杰: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它是由于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堵塞或全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使得心肌坏死。当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时,心脏就会发生停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3秒就有一个心梗发生,每天约有人死于心脏骤停。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心梗,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梗发作前,会有什么征兆吗?
何超杰: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心梗常识,更加无法辨识是否为心梗发作。其实,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左右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例如:
1.长时间的心绞痛:大部分人会突然发现持续20min以上的心绞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加重,时间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胃肠道反应:许多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
3.休克、晕倒等症状: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
4.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就出现身体疼痛,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可能是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
引发心梗的高风险因素有哪些,需要我们引起警惕?
何超杰:心梗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有: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应激和精神压力等。
我曾遇到过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来院治疗前,曾持续胸痛2小时余,全身出冷汗,爱好抽烟、人比较肥胖。被诊断为心梗后,通过绿色通道,被紧急送至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最后,经过规范及时的诊治,患者康复出院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规避这些高风险因素。
如果遇到急性心梗,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得到及时救治呢?
何超杰:我院是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24小时开通胸痛-。一旦在家出现急性胸前区疼痛,那么很有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心肌梗死,首先保证病人需要安静休息,要让病人平躺,尽量减少搬动。避免啼哭以及喊叫,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家属要及时拨打或者胸痛电话,准确快速地说出家庭地址。家属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意心率以及血压的变化,注意脉搏的快慢与规律。患医院后,会进行急救、查心电图、化验肌钙蛋白等。最后,视情况进行急诊介入PCI(支架植入)、溶栓以及搭桥等措施。
对于心梗救治,一种方法是心脏支架,能和我们简单介绍下吗?
何超杰:心脏支架(Stent)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是针对冠心病血管狭窄的一种治疗方式,心脏支架手术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即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以预防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治疗。
这个心脏支架是否像心脏起搏器一样存在寿命问题?
何超杰:想必很多人把支架手术和心脏起搏器混为一谈,一般来说起搏器需要7年左右就更换电池,这也就是所谓是“寿命”一说。而支架本身是网状金属结构,当它植入体内会嵌入血管,最后和血管组织融合在一起,因此没有所谓的更换一说。
支架植入后是否无法做核磁共振,不能运动?
何超杰:临床确实有这种现象,有些人前段时间做了支架后,医生直接拒绝其做核磁检查,并让手术医生提供支架证明和支架材质。这是因为支架的材质是金属,在强磁场环境下会有移动或发热风险。但如果支架已经和血管融合,还是可以做核磁共振,一般建议术后3个月左右。
还有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多久可以恢复运动?其实现在支架的抗压性是汽车轮胎抗压力的6-8倍,根本不用过于担心运动会造成心脏压迫,促使病变风险。只要在术后6周,逐渐恢复正常运动即可,不要过量是准则。
主持人:马吉华(急诊科)
嘉宾:何超杰(心血管内科)
录音:诸胜涛
审核:俞新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