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中国前驱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血糖异常)人数更为庞大。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里,72%的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紊乱,相比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这些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患病比例更高,存在微循环障碍的比例同样更高。在近日举办的相关学术活动上,医院的高传玉教授就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门诊》现场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微循环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循环,这个名词是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微循环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指微(细)动脉和微(细)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主要由前阻力血管、后阻力血管和中间的交换血管这三部分组成。当微循环的结构及功能发生异常时,则造成微循环障碍,由糖尿病相关因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就是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微循环不仅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病机制由微循环障碍引起
糖尿病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并发症也会越多。比如单纯糖尿病、糖尿病+血脂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多,所出现的神经病变、眼病变、肾脏病变、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也随之增高。由糖尿病所累及到的眼病、缺血性心肌病、肾脏疾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流减少等,其发病机制皆由血管的循环障碍而引起,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Figure1、Figure2)。
Figure1
发病机制
Figure2
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中国尚缺乏改善微循环障碍用药指南
最新的专家共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中提到了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用药原则,即早期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治疗、合理联合用药、注意用药安全,以及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药物,即他汀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中药制剂等。其中,对于他汀的药物治疗,在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指出,主要针对糖尿病等ASCVD的高危人群使用,即糖尿病患者1.8mmol/L≤LDL-C<4.9mmol/L(或)3.1mmol/L≤TC<7.2mmol/L且年龄≥40岁。此外,中药制剂中的银杏叶提取物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在指南中也做出了推荐。除此之外,在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的临床推荐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I)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在指南上作为优先推荐用药。
对于糖尿病合并症患者,虽然在最新的专家指南中提到了改善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用药原则和治疗药物,但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尚缺乏改善微循环障碍的用药指南,以及鲜有针对微循环障碍治疗方面的指南。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无法满足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需求
除药物治疗外,在糖尿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方面,手术治疗推荐冠脉旁路移植(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优先推荐CABG。但对于糖尿病合并症患者而言,无论采取药物治疗、预防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等,都无法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此外,虽然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但从目前来看都不能满足心血管患者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需求。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