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急性心肌梗死,一个看似只与老年患者沾边的疾病,近年来,在年轻患者的发病率日趋上涨,并且发病呈现年轻化,如若一个隐秘杀手。临床上,遇到胸闷胸痛患者,即使是不具备太多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年轻人群,也一定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笔者结合近期接触到的临床案例,与同道分享。病例回顾患者男性,31岁,因“胸痛半小时”由外院接诊后直接转运至我院就诊。既往长期吸烟、熬夜,形体适中;否认早发冠心病、遗传性高脂血症等家族史。
院前生命体征:体温36.8℃,呼吸25次/分,心率42次/分,血压/96mmHg。
院前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V1~V5导联T波倒置。
诊断上考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部位为下壁心肌,考虑犯罪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
外院通过院前传输心电图至我院胸痛中心,专家组远程会诊后考虑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医生立马给予“心梗一包药”治疗,我院导管室启动,患者经急诊绿色通道送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
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右冠状动脉闭塞,给予支架植入开通血管。经抢救治疗后,患者安返病房进一步监护治疗。
病例分析
心梗一包药
主要是阿司匹林肠溶片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mg/替格瑞洛片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构成,专门为了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准备。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主要作用是双联负荷抗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堵塞部位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主要作用是调脂稳斑,稳定血管堵塞部位破裂的斑块,从而起到减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在明确考虑该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时,外院医生应立即联系就近可以进行冠医院,通过远程胸痛中心远程网络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确立绿色通道冠脉介入手术治疗。院前急救医生与患者详细沟通病情,告知冠脉介入手术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医院提前做好手术准备,为患者赢得重要的救治时间。
经验总结
该患者能够顺利得到抢救,得益于院前出诊医生准确的诊断和处理,但是对于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上的确是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并非每个接诊医师都会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若院前没有完善心电图检查,这个患者的救治时间势必会有所拖延,后面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甚至阿斯综合征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一旦发生以上情况,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将大打折扣。
因此,对于有胸闷或胸痛症状的患者,无论身处院前或院内,无论患者有无冠心病高危因素,第一时间完善一份简单的心电图是必须的检查。因为一份简单的心电图,不仅决定了下一步的诊治流程和方案,而且有可能决定着一条生命的存亡。
临床上,我们常见的冠心病高危因素主要有: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后女性发病率较高)、吸烟(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冠脉痉挛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能量摄入过多,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高血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损害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父亲55岁以下或母亲65岁以下发病都有可能提示遗传相关)、精神过度紧张(A型性格)以及口服避孕药(干扰血糖、血脂代谢)等。
该患者为年轻男性患者,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吸烟、熬夜,介人手术后完善血液检查未见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无家族遗传史等情况。单纯从病史资料来分析,鲜有医生敢作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多的可能会倾向考虑气胸或其他的疾病引起的胸痛。极其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导致丧命。幸运的是,他的接诊医师第一时间为他完善了一份简单的心电图检查,从而决定了他的命运。
但是,对于首份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在患者症状仍未缓解,疾病得不到明确的诊断时,仍不可以忽略急性心梗的可能。因为在急性心梗的超急性期,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不明显,因此,需要动态复查心电图,最好半个小时或患者症状出现加重时即刻复查心电图,同时完善心梗相关抽血检查,如肌钙蛋白检测。初次肌钙蛋白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排除急性心梗可能者,需要复查肌钙蛋白。
(原文刊载于《医师在线》杂志年11月20日第32期总第期)
作者简介
郭永宁(医院医院急诊科)
值班编辑:陈丽娜
联系邮箱:chenlina
jc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