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右上角图标“查看
裘琛富,年8月出生,男,中共*员。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院工作,年晋升主治医师,年3月医院,任内科主任,年晋升副主任医师,年8月至年10医院院长、副书记,年晋升主任医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篇“心电图诊断指南”等3部专著获山东省优秀论文奖1项,获聊城地区科技进步奖5项。
裘琛富,医院特色医疗专科——心血管病的奠基人,他不仅是鲁西医学界如雷贯耳的泰斗级人物,更是医院对外宣传的一块金光灿灿的招牌。从医50多年,他的名字后面有一连串的身份跟随:医院(现更名为医院)院长、市*协委员、省第六次*代会聊城地区代表、省心血管病学会委员、聊城医学会副会长……
但是,对裘琛富本人来说,那些履历表上的身份才让他感到更踏实:医院内科医师、医院内科副主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生、医学科学的研究者、团队带路人,这几种角色融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让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也成就了他今天的名医声誉。
木已参天——他孜孜以求发展医学事业
在鲁西及周边地区,医院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会想到医院,因为在这里,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有先进的尖端设备、有成功的治愈案例、有成熟的治疗氛围。而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始于一位老人的呕心沥血。
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的裘琛富被分配到山东医院内科,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因为勤勉肯干,不久即晋升为主治医师。年3月,响应*的“医疗面向农村”的号召,他到医院内科工作,从此在聊城扎下了根。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任内科副主任,主管内科心血管组的病房及门诊工作。其时,他已经成了一位声名鹊起的心血管病专家。
由于工作突出,年4月,裘琛富被任命为医院院长,他的人生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当时的医院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干部疗养所,只有几排简陋的平房,前来就诊的人员门可罗雀。裘琛富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门前路、修下水道,建门诊病房楼,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一医院的年收入十年间翻了20倍之多。医院心内科,并将其作为重点专科进行扶持发展,设立了专家门诊及病房,年收治患者达人左右。同时,在我市首家成立了冠心病监护室,并购置了我市第一台日本产DS遥测心电监护仪,同时购置美国惠普心脏除颤器及呼吸机等,使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降低到7%。
作为我市心血管病的学科带头人,裘琛富在我市的心脑血管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
年,首次开展电除颤技术治疗室颤及心房颤动等;
年,首先开展“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在全市推广。
年,“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高压氧治疗心脑血管病”成为我市当时唯一能抢救煤气中*的医疗单位。
年,购进第一台磁共振成像仪,对颅脑疾病尤其脑干、小脑疾患的诊断填补我市空白……
在成为名医的艰辛攀登中,裘琛富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仅医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达30余篇,主编的“心电图诊断指南”等3部专著获山东省优秀论文奖1项,获聊城地区科技进步奖5项。
治病救人——他时刻牢记医生天职
作为一名医生,裘琛富时刻牢记着上大学时导师讲过的一句话“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多少年来,在与心血管疾病较量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前沿,像一名战士,随时待命,随时用自己的医术挽救生命、维护病人健康。几十年来,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炎炎,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休息还是正在吃饭,裘琛富都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准备抢救病人。
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凌晨三点,急诊科送来一位突然猝死10多分钟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患者,一切生命指标已经全部消失,危在旦夕。裘琛富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急诊室进行抢救,电除颤、心脏按压……他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技术,终于将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患者奇迹般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神智逐渐清楚,经过进一步治疗,康复出院,并且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在20世纪80年代,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10多分钟抢救成功,无疑是一个医学的奇迹。这位患者家在阳谷,后来裘琛富每次到阳谷会诊,这位患者听说了必然赶过去,只为问候一声救命恩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他的病人里面,不仅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工人、农民。在下乡医疗期间,作为一位享誉鲁西的专家教授,他像一名普通医生一样热心给当地农民看病,对农民缺医少药的现实体会很深。以至于到后来,每当遇到农民来找他看病,他都会先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就不做,可用可不用的药就不用,能用便宜的药解决就不用贵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住院和治疗时间,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节省每一分钱。
医院坐诊的时间,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摩肩擦踵。从外地来的一位女患者,原来做心电图时显示有些供血不足,从20岁起就被诊断得了“冠心病”,多年吃药打针不见效。她慕名找到这位老专家,了解到患者的病史后,经过一番检查,他很肯定地否决了“冠心病”的诊断,遂给予解释并进行治疗,这位患者消除了精神负担仅服用了少量药物就完全康复,现在已经过上了崭新的生活并重新走向工作岗位。
壮心不已——78岁高龄依然好学不倦
虽然早在年就已经退休了,但直到今天,78岁的他仍然坚持每个星期一坐专家门诊,每个星期二到病房查房,并亲自指导年轻的医生们解决疑难病人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在他身上,丝毫感受不到这是一位已退休18年的老专家。老态龙钟、风烛残年跟他都不沾边儿,我们眼前的他一直是一位精神矍铄、身板挺直的儒雅之士,在年被我市卫生局医学会评为“聊城市资深医学专家”。
高血压是慢性病,目前还仅能靠药物治疗,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很多高血压患者病急乱用药,不论适不适合自己的病情,看到一种新药就买来试用,结果对病情并没有帮助。在了解这些情况后,裘琛富坐不住了,他觉得普及高血压知识很有必要。于是,他跟随市老科协组织的“科普报告城乡行”,多次开展高血压预防宣传,结合各种图解,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到各县市做关于“冠心病的防治”等科普报告,由浅入深,重点讲解老年人对冠心病的预防,会后并进行医学咨询,使老年人对冠心病的预防有了极大信心,并认识到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预防的,深受广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爱戴。
面对诸多的科研成果和社会荣誉,裘琛富也没有裹步不前,他始终坚持在医疗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每年光自费订阅的医学杂志就多元,而且老人的思想一点也不落后,上网查资料、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有人问他:“您在心血管内科专业领域中已经工作了半个世纪,对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有独到见解和治疗方法,为什么每天还要看书上网学习呢?”裘琛富说:“诊断与治疗病人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老经验,而要不断地学习更新非常快的医学知识,再与具体病人相结合,特别是心血管专业,有时候一些医学观点一个月前认为是正确的,但一个月以后很快被新的观点所更改,所以需要医生不断地在网上获得更新的信息。作为一个医生真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才行。”
-----------------------------------
更多精彩内容如下(需要先